2、第 2 章
李秋收听见慧娘这一声喊,脸色也立马变了。
再蠢笨的人这会儿也回过神来了,他慌了神,立马上前一步拦住了慧娘的去路:“慧娘,我,我……”
“我”了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屁话,慧娘嫌他烦,绕开人就要继续走,谁料这李秋收还真是个狗皮膏药,非要凑上前去:“慧娘,昨晚我没别的意思,真的没有,我就是太喜欢你了,想和你说说话罢了……”
慧娘停下脚步:“说话?谁家说话半夜说,还非要爬人院墙呗?这话你自己听了信不?”
李秋收涨了个大红脸,干脆不回答这个问题。
“慧娘,你就应了我吧,我家一共七八亩水田呢,整个花坞村就数我家的水田种的好。我娘说了,我出生那年大丰收,之后我家收成就再也没差过,真的,你看名儿就知道了,你嫁我肯定不会让你过苦日子的。”
慧娘从前并不认识这个李秋收,还不晓得他是这么个又蠢又可笑的人,实在是忍不住笑出了声来:“照你这么说,全村只要是丰收了就都是你李秋收的功劳呗,那村里真应该给你立个庙,像你这样的大功德之人还娶啥媳妇,靠着香火就能好生过日子了。”
李秋收涨了个大红脸,慧娘转身就走。
“我、我娘说的没错……”李秋收的声音又从后头传来。
慧娘回头。
“我娘说,寡妇就是没好的……你无非就是看不上我,想攀高枝……你出嫁之前喜欢的那个读书郎人家是秀才了,绝不可能再娶个寡妇……你就、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李秋收显然是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不过慧娘并没有因为他的话恼怒,也没有开口骂人。
她只是冷了脸,然后淡淡地看了一眼这个人,接着又转身走了,这次,不管李秋收在后面说什么,慧娘都没有回头。
她一口气回了自家,路上好几个人和她说话也不理。
刚进院门,慧娘的眼睛就红了。
李秋收那话,到底还是伤着了她。再加上昨晚的事,慧娘只能是吃个哑巴亏。
他口中的秀才,是慧娘出嫁之前的一桩旧事了,她本不是花坞村的人,而是距离这边五十里地的杏花村人氏。
杏花村只有一户读书郎,姓宋,婚前倒是真和慧娘有过几回来往,那时候慧娘年少不懂事,也以为两人有可能,现在想来,真是可笑又单纯。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却还要被人翻出来中伤她,慧娘觉得委屈。
她进了屋里,把大门关得死死的,谁也不理,不过没一会儿,有人来敲门了。
“谁啊!哪个烦人精!”
慧娘一肚子鬼火,打开窗子就骂了一句。
周家院子小,她住的卧房和院门就隔着十来步,外面的人肯定听见了,动作一顿。
“慧、慧姐姐,是我。”
慧娘愣了一下,火气消了两三分。
敲门的,是花坞村半山腰上的魏砚台。十三岁,和慧娘的弟弟差不多大。
慧娘慢腾腾起身,去给砚台开门了。
门口一个男娃怯生生的,乌黑的眼睛看着她:“慧姐姐……”
“咋了,啥事。”
魏砚台凭白被慧娘骂了一句也不恼,抿了抿唇,指了指慧娘的院墙。
慧娘抬头一看,脸色又是一沉。
天杀的李秋收,竟然在她院墙上还留了“痕迹”。
慧娘从前为了提防贼,在院墙上插了一些尖锐的木片,那李秋收的一块烂布正巧被那木片给刮下来了,正在“迎风飘舞”呢。
慧娘脸一白,抬眼就往外看。果不其然,大早上还在帮她说话的那些个邻居们现在都避之不及,私下还在交头接耳,眼神时不时就往慧娘这边瞥。
慧娘都不用想便能猜到他们在说什么,无非是现在发现了,原来那李秋收之所以睡在这,就是因为半夜要爬慧娘的院墙。
啧啧啧,真是没看出来。
魏砚台小声道:“慧姐姐……要不要我帮你把它取下来……我刚才在院子里就看见了……”
花坞村的地形特殊,背靠果子山。从前大家在山里住,但随着世道慢慢太平,大部分村民都搬到了山脚。
只有魏家例外。
魏砚台之所以能看见慧娘院中的情况,因为周家也是个奇葩,住在花坞村最里面,紧紧邻着果子山,两家一上一下,站在后院一抬头,有时候也能看到魏家的烟囱。砚台能看见这,她不奇怪。
慧娘抿了抿唇,转头就进屋拿了个竹竿出来,这是她的晾衣杆,用一根极其漂亮的竹子做的。
“慧姐姐,我帮你吧。”魏砚台十分懂事,慧娘看了他一眼,点头。
她真嫌恶心,下不去手。
魏砚台动作麻利,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块烂布给戳下来了。
“我帮你扔!”
砚台的懂事让慧娘心情好了几分,她道:“这根晾衣杆也送你了,我不要了,你等会儿,我去给你取花生。”
魏砚台刚要说什么,慧娘已经转身进去了。再出来的时候,手上就提着一大包瓜子和花生。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