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

去的兄弟们报仇!”

  说完,张川看着营地上的数万士兵,拿起面前的酒碗,连饮三碗。

  饮完,嘭地将酒碗扔到地上。

  随着哗啦一声,酒碗落地碎成几瓣,其余士兵也纷纷开始举酒痛饮。

  饮完后,同样用力地将碗掷到地上。

  霎时间,一片哗啦啦的陶瓷碎裂声。

  这一番发泄,似乎终于将士兵们心中的郁气释放出来,等到第二日,谢维和刑北带兵出发的时候,宁军上下再次变得斗志昂扬。

  谢维和刑北作为先锋军,带着两万人马,率先出发。

  张川带着剩余人马,在后面跟上来。

  前面逃走的岭南道士兵,走得匆忙,沿途可以看到很多痕迹。

  追出来的宁军,毫不费力就发现了岭南道士兵逃跑的方向。

  不过,宁军并没有选择带人追上去,而是转头开始攻打沿途的岭南道城池。

  谢维和刑北兵分两路,一路势如破竹般,连下几座城池。

  每打下一座城池后,他们会停下来休息一日,等到张川带人来后,就继续赶向下一座城。

  就这样,谢维和刑北两人在前面打,张川带人在后面将打下来的城池重新整修,并且派兵镇守。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宁军已经拿下了岭南道连州以南的半数城池。

  这下子,岭南道上下,全都知道宁王派兵来岭南道,给大禹皇帝报仇的事情了。

  百姓们听说宁军治兵甚严,进城的军队从不扰民,甚至被宁军占领的城市,还会发放宁国特产的雪花盐、糖霜等物时,顿时对这件事就不再紧张了。

  甚至,有的人早就听闻过宁国百姓甚是富裕的传闻,心中还暗暗祈祷,宁军能够早日打下自己所在的地方。

  不同于民间的百姓大多对此事不关己和看热闹的心态,岭南道的高层,看着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宁军占领已经变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着急。

  明明宁军只有区区数万兵马,但是岭南道的士兵,就是打不赢对方。

  不但几次派兵,交战都以失败告终,连被宁军打下来的城池,几乎没有能收回来的。

  那些城池只要落到宁国人的手中,立刻就变了个样一般,变得十分顽固、十分坚硬。

  被宁军轻易打下的城池,瞬间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一般,再也难以攻下。

  连城中的百姓,也帮着宁军防守城池,似乎他们变成宁国人后,都立刻有了坚定的爱国之心。

  这让岭南道上下的官员,都感到十分恶心。

  现在他们对宁国的厌恶,甚至已经超过了江南道闫氏,所有人都想立刻将这群宁国人,从岭南道的地盘上赶出去。

  连带着那位只闻其名的宁王殿下,都被众人诅咒着,希望她立刻暴毙而亡。

  远在清宁城中的郁宁,并不知道岭南道众人对她的恨意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

  不过,就算知道了,她估计也只会笑笑。

  自从宁军在岭南道大肆占领城池后,宁国也从滢炆岛上,几次派人前去支援。

  当然,主要支持的还是能管理领地的人才和军队所需要的物资。

  整个宁国都因为这场战争高速运转起来。

  每日都有货船从滢炆岛出发,向岭南道的振州驶去。

  此时的振州码头,早已被宁国派人重新修建。

  现在码头比以前大了十倍不止,并且用水泥浇灌了一块庞大的装卸货广场。

  如今,振州码头上人流如织,许多周围的百姓,闻风而来,不论是为宁国的船只卸货搬运做苦力,还是自己支个摊子,卖点小吃、水果,都能赚上比以前打渔多数倍的钱,还不用冒着海浪的危险。

  当又一船货物运到之时,宁军等来需缺已久的军需,终于再一次发动了战争。

  连州城下,数万宁军,列阵以待。

  城楼上的岭南道士兵,虽然几倍于宁军,但是他们一点也不安心。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宁军的攻城手段,已经传遍了岭南道。

  如今岭南道所有士兵都知道,宁军手中那能破墙的投炮机和能破甲的散弹箭的威力。

  在投炮机下,原本高大坚固的城墙,如同土墙一般,根本就不能阻挡宁军的脚步。

  加上散弹箭的辅助,岭南道的士兵,几乎不能正面对抗宁军,尽管连州驻军十多万人,岭南道的官员,也没有把握能够守住。

  连州城中的达官贵人,早在宁军拿下附近的城池时,就已经收拾东西,向北逃了。

  此时,守在连州的只有谢氏家主的侄子,岭南道主帅谢栩。

  城楼上,谢栩和从振州逃回来的副将席光康,正在看着远处的宁军,低声交谈着。

  “你确定?”

  谢栩对席光康说的话,感到很是惊讶,不禁出声反问。

  席光康点了点头,肯定道:“属下原本也不确定,回了连州后特意去找刺史府的老人打探了一番,又带着人在宁军来兵之前,去亲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