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
自看了一遍,那人确实长得很像年轻时的刺史大人。”
谢栩闻言,看着城楼下,宁军阵前那道年轻的身影,陷入了深思之中。
不过此时宁军号角吹响,打断了他的思绪,只能先专心应对眼前的战争。
第126章 离间
宁军攻城的号角吹响后,又一次战争打响。
但是攻守双方对于这次战争的结果,却默契的有着一致意见。
连州城守军虽然按部就班地准备了各种防御的准备工作,但是他们却并不觉得自己能守住这座城市。
守卫的士兵们麻木地看着城外的宁军,只觉得自己做的所有动作都是徒劳。
尽管领军将领谢栩几番试图激起将士们的士气,但是守城士兵士气,早在得知连州官员逃跑的那刻起,就已经消失无踪了。
守城的士兵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根本没有反抗的意志,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个既定的结局。
相反城外的宁军如今对攻城战,已经是轻车熟路。
经过休息调整和物资补充后,宁军上下对这场战争充满了信心。
如同所有人的预料,这场战争没有持续多久,在宁军投炮机和散弹箭的双重压制下,连州城也没有逃过被打下的命运。
当天下午,宁军就打破城墙,攻入连州城中。
经过一天一夜的巷战后,连州守军终于败走,连州城楼上挂上了宁国的旗帜。
被赶出连州城的谢栩,带着席光康的遗言,找到了躲在岭南道北部祁州城中的谢氏家主。
三日之后,一封神秘的书信,送到了从军营中出来,准备回城的谢维手中。
当天下午,谢维就将这封信,转寄去了滢炆岛。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宁国占领岭南道大半领土的消息,也传遍了天下。
正在处于乱战中的各方诸侯,这才意识到,远在海外的大禹皇室后裔,那位以女子之身称王的宁王殿下,竟然也有争夺天下的野心!
正在同河东道交战的江南道闫氏,率先写了一封信给郁宁,对她打下岭南道诸城表达了祝贺,并且表示愿意支持宁军,继续占领岭南道剩余的地方。
与岭南道交好的河东道,却对宁王的举动表示了谴责,新登基的晋帝发了对宁国的征讨檄文。
当然,如今晋朝同时与江南道等三路交战,国内还有天灾和百姓起义,是没有余力真的派兵过来攻打宁国的。
只是在发表檄文后,晋帝对岭南道进行了安抚,希望岭南道能坚持住,并且击退宁国。
郁宁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正准备从清宁城出发,前往岭南道。
听了这些消息,她不得不暂缓了行程。
郁宁先给江南道闫氏回信,接受了他们的示好。
然后又让清宁城中文笔最好的苏浮生和喻石泉两人,针对晋朝的檄文,回写了一封昭告天下的文书。
如今大禹新亡,晋朝得位不正,天下舆论大多还是站在宁国这边的,所以宁国的诏书发出去,得到了很多大禹读书人的支持。
郁宁将这摊子事弄清楚后,正准备出发去岭南道时,谢芳芝突然来求见。
“殿下,臣想随殿下一起前往岭南道。”
谢芳芝进来后,同郁宁行完礼,就直接表明了来意。
说话时,她的眉宇间一直含着几分忧色,语气也不如往常的温柔,带着一股决绝的语调。
郁宁闻言有些诧异,不过如今宁国在各岛开办的学院,已经进入正轨,谢芳芝目前除了主持学院考试的事情外,倒是没有其他要事。
想到谢维出征这么长时间,她或许是想念儿子,正好岭南道被占领的地方,也需要开学院对百姓进行教化,遂点头同意了她的要求。
第二日,郁宁将宁国国内的事情交给苏浮生后,自己就带着谢芳芝、喻石泉等人去了岭南道。
十日后,郁宁带着人低调地进入了连州城中。
张川和谢维带着众将来拜见后,郁宁对后续岭南道的事情进行了规划。
宁国出兵六万人,后续陆续增援至十万,几场战争下来,有生力量还剩下七万左右。
想要既守好打下来的城池,又要继续攻打岭南道剩余的地盘,是有些困难的。
郁宁了解了军中情况后,决定先暂停战争,将已经占领的地方消化之后,再继续下一步计划,也免得将谢氏逼急了跳墙。
这次郁宁过来,也是为此。
她这次带来了喻石泉任连州府主官,另外几座城市也从滢炆岛调任了官员过来。
政务上的事情,安排完后,郁宁解散众人,自己带着刑悠和严琦在城中闲逛起来。
另一边谢维见到谢芳芝过来,很是惊讶,会后母子二人就匆匆回了谢维在连州城的住处。
“娘你怎么亲自过来了,难道那封信上写的事是真的?”
谢维带谢芳芝进屋后,就迫不及待地发问。
谢芳芝看着已经完全长成大人的儿子,眼睛有些发酸,闻言艰难地点了点头。
她拉过谢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