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p; 听完她们的对话,印芸竹又好气又好笑:“都分开了,没什么好说的。”

  许多名不正言不顺的感情,直到结束才被人宣之于口。浓烈的讽刺盘踞在心头,印芸竹想,如果早就这样,她也不必患得患失。

  不过事已至此,一味复盘毫无意义。

  “能走出来最好。”那头的争吵停歇几秒,贝嘉丽说。

  三人正打着电话,淋浴间的水声停了。没过几分钟,米莹戴着干发帽走出来。

  印芸竹简单交代两句,挂断电话。

  “刚刚在和家里人打电话?”米莹把换下的衣服放进洗衣机,边调试面板边询问。

  看样子只是随口关心,并没有听到通话内容。

  印芸竹也准备去洗澡,糊弄过去后听对方说:“你刚住剧组,十天半个月见不到家里人,想念是正常的。”

  “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再调剧本,毕竟后天就是开机仪式了。”

  这话说得对,改剧本是个耗费心神的工作。即便时间尚早,印芸竹还是决定早点上。床休息。只是和家里人通的电话,让她难得失了眠。

  几个月的时间,都要和江梦合处在同一屋檐下。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翻脸太过。如今尴尬的成了自己,对方倒像个没事人。

  *

  再次见到江梦合,是在剧组的开机仪式上。

  《万海寻洲路》是她近几年完结的一本书,题材属奇幻异闻。当初动笔写时,印芸竹就没想到未来会卖出影视版权。造景宏大,斥巨资搭建未必能回本。

  但有赵贞芳在,资金似乎不是最大的问题。对方出手大方,在她手里买下版权,签订合同的第二天,银行卡汇款的三百多万到账,顶得上泉城一套小公寓。

  非买断制的模式更容易激励人,印芸竹站在一众工作人员身后,突然对这部影片上线充满期待。

  天朗气清,踏上层叠错落的台阶,放眼望去是远处葱茏茂密的深林。红瓦飞檐散发古朴的历史感,台前乌泱泱围着一堆人和设备。

  江梦合站在其中格外显眼,她本就身量高挑优越,通身气质在人群中一眼便可望见。

  此时,她的身旁站着昨晚餐厅见过的女孩,听米莹介绍说,是饰演夏月的艾雪。

  艾雪想和江梦合搭话,后者比了个噤声的动作,她只好讪讪闭嘴。

  投资商向来不爱往剧组跑,赵贞芳是个例外。和贺平交好的缘故,在对方上香以后,她同样接过助理递来的三炷香,冲高悬的木色牌匾拜了拜。

  “祝《万海寻洲路》票房大卖!”

  不知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句,旁人纷纷附和,空旷的广场热闹非凡,伴随络绎不绝的掌声。

  印芸竹总会下意识去看江梦合,后者神态自若,自始至终维持淡笑,鼓掌也象征性地抬手拍两下。

  和艾雪激动得脸颊泛红形成鲜明对比,女人的优雅自持是刻在骨子里的。

  感受到直勾勾的视线,江梦合朝这边瞥来,含情眉眼寡淡得像看一个不相干的人。

  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彼此又十分默契地挪开。

  开机仪式结束得顺利,场上的工作人员忙碌起来。副导演指挥场务搬动设备的同时,顺带清点道具,执行导演负责调整多个机位角度,彼此分工明确。

  第一场戏并非影片开头,想着试水拍摄效果,截取一段不算重要的片段。印芸竹同样没闲下来,和米莹被导演叫了过去。

  “调整后的剧本我看了,还得再改。”贺平坐在显示屏前,翻阅两人连夜修改的第七版剧本。

  周围没有座椅,印芸竹只好蹲下,听对方提出各种意见,偶尔会指出听不懂的术语,过了近半个小时,起身时双腿早已麻木无知觉。

  “夏月这段给她加点戏,穿插回忆让人物更饱满,最好能体现出弧光。”

  “你和米莹回去再商量,她的戏份比较靠后,不急着最近。”贺平拍拍她的肩膀,语重心长道。

  幸好印芸竹有写人物小传的习惯,否则凭空加一段戏太过突兀,加上几个月前完结的新书,剧情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刚回到休息区,艾雪带着助理坐过来。

  “哈喽,”对方热情冲她打招呼,“刚刚看贺导去找你,听说是关于我的,有什么变动吗?”

  “加一段你的戏份,挺靠后的情节。”印芸竹尴尬回应,她实在不擅长同陌生人打交道,而对方又是人群中吃得开的交际花。

  “我的戏份吗?”听到加戏,艾雪的眼睛蓦地亮了。

  即便正式进入剧组,大多数演员也无法拿到全部的剧本。自己饰演的角色结局如何,许多人只能靠原著猜个七八。

  “是。”

  印芸竹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翻找之前做过的记录。纸页上是密密麻麻的字迹,凌乱到细看也不懂在写什么。

  耳边是艾雪对助理的抱怨:“哎呀好烦,又要多背台词。”

  语气带着些许不情愿,可又有哪个演员不希望戏份多?更何况贺平的片子,多一个镜头就多增一分爆火的筹码。

  “没关系,江梦合说不准都要NG好几次,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助理用哄孩子的语气宽慰。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