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随军出征
苏九冬收拾好必需的行礼,挽起一头柔顺的秀发,换做男装打扮,一派干净利落。
被叫起的苏庭安与阿蓉立在温以恒两边等着,两位小孩子刚看到男装打扮后的苏九冬还没反应过来,二人愣了一会儿才认出来那是阿娘,于是才兴冲冲跑到苏九冬身边撒娇。
苏庭安把肉乎乎的敦实小身子挤进苏九冬的怀里,埋头在她肩膀微微啜泣:“阿娘,你真也要和阿爹走了么…安儿舍不得阿爹阿娘。”
“自从我们来了京城,阿爹与阿娘总是在外面忙碌、不在安儿身边,现在又要远行了,安儿不开心了…阿爹阿娘一走,安儿就只有阿蓉姐姐了呜呜…”
苏庭安的抱怨让苏九冬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涩。
虽然他们举家搬来京城后,居住环境变好了,房子变大了,也不再为吃穿发愁,甚至还能师从京城里最好的夫子学习,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确实越来越远。
虽然还是同住一屋檐下,苏九冬安心把两个孩子交给夫子教导,她则在清晖园埋头研习各种医书古籍,是以每日与苏庭安及阿蓉见面的机会也不多。
“安儿不只有阿蓉姐姐,还有亲爷爷呀,安儿不记得阿爷给你买的小糖人和糖葫芦了么?”苏九冬安抚的摸摸苏庭安的头:“安儿去了国公府有阿爷照顾,就不会觉得孤单了!”
温以恒走近三人,蹲下身把苏九冬与苏庭安揽在怀里,柔声安慰道。
“阿爷早在国公府等着安儿和你阿蓉姐姐了,阿爹要去北疆镇守,安儿和阿蓉要替阿爹好好孝顺阿爷,乖乖等阿爹阿娘回来哦!”
苏庭安这时才止住哭声,委屈但听话的点点头:“好的。安儿会听话的孝顺阿爷,那阿爹阿娘和外祖父也要快点回来!安儿想早点和阿爹阿娘外祖父团聚!”
说完,隋唐安才牵着阿蓉的小手,双目含泪的随国公府的家仆上了马车,前往国公府。
至于苏九冬的动向,则对外号称她去了城外的苏家私产、温泉庄子里养病,期间谢绝其他夫人闺秀的邀约会面。
送走了最牵挂的两个小孩子,后顾之忧已解决,温以恒与苏风澜翻身上马,号声动身。
跨越了古今的维度,穿越后的苏九冬没想到如今居然还能“重操旧业”,再次以军医的身份随军,与温以恒及苏风澜一道出发,去往京城郊外军营处与大军汇合。
京城的军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城内西南角的军营,由辅国大将军统领。
另一种则是是城外驻军,由冠军大将军统一调遣。
城内军营负责护卫京城及外围,无论从居住环境、训练场所、装备及食物等各种条件都优于城外的驻军。而城外驻军多数为出征打仗所准备,多数为扎营临时住宿。
怀化大将军与受降使已经到达城外驻军处,六十万大军集结完毕,共同等候温以恒与苏风澜前来汇合。
驻营地入口的两侧是两个高达六米的木制瞭望塔,塔上的侦察兵远远看到温以恒领军前来:“将军!温相及苏将军已到营外!”。
怀化大将军武德崇下令将士打开营门出迎。
苏九冬骑在高头大马上,销声匿迹在温以恒的马坐骑背后,一言不发,试图低调些。
武德崇热情上前行礼迎接温以恒与苏风澜,而受降使司马为邺的态度则冷淡许多,嘴里不满的嘟囔着。
“也不知温相与苏将军忙什么军国大事去了,竟耽搁了这许久才到,似乎也不在乎是否会延误军情。”
温以恒坦然一笑:“圣上派人来传了口谕,有要事交待本相与苏将军,所以这才耽搁了时间。司马使有机会不妨找圣上一谈,请求圣上往后不要再随便传口谕,以致耽误军情。”
温以恒拿天铎帝来堵口司马为邺,在朝的官员哪里敢找天铎帝的不是?因此司马为邺嘴上讨不得一丝好处,只得忍气闭口不再谈迟到一事。
苏九冬知道温以恒与苏风澜之所以迟到,是因为要等她环装收拾行李,不由得愧疚的低下头。
摆脱了司马为邺的纠缠,温以恒问武德崇:“武将军,大军是否集结完毕?”
“回温相…哦不,应该是回大元帅,六十万大军已集结完毕,只待大元帅上台点兵,即可出发。”
“好。”温以恒登上高台,身形伟岸伫立于台上,面对着眼前黑压压一片人海,那是望不到边际的六十万大军。
在古代,六十万大军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数字。
苏九冬原先是现代社会的特种部队军医,几次随军上战场,但也从没机会直接见到人数多达六十万的特种兵。
如今有机会能亲眼见到人数如此众多的古代士兵,似乎能想象到勇猛士兵上阵杀敌的景象,苏九冬不由得跟着热血沸腾。
苏九冬与苏风澜在高台一侧听温以恒点兵点将。
苏九冬不由得好奇问道:“阿爹,我知道出征时一般都会故意夸张说百万军队。此次北征,我们的军队真有六十万之多吗?”
苏风澜凑近苏九冬,压低声音回答道:“当然有!而且还不只有六十万之多。”
“你没来过军营,可能不知道军营里有一种说法,一个士兵要五个人才能供养得起。虽然这个数量有些夸张,但此次出征除了六十万上战场的士兵外,还有三十万后勤保障人员。”
苏九冬为真实的数据目瞪口呆,然而苏风澜还没有说完:“六十万士兵里其中有骑兵十二万,用于后勤运输保障的马匹更当倍之,因此,此次出征所用马匹至少在三十万匹以上。”
“这次我们兵分三路出发,每人领军三十万,然后到西受降城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