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发足狂奔
大军为了等待返回取粮袋的千人士兵们,得以就地休息五日。
将士们经历了长时间的长途跋涉,如今陡然得以休整,竟有不少人陆陆续续开始犯病,多数是胃不舒服或者风寒感冒之类的小病小痛,军医的队伍里又开始忙碌起来。
苏九冬知道这其中多多少少有心里因素的影响。
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在意志坚定的时候,可以影响体内免疫细胞工作状态。
所以即便将士们长途奔袭,他们的身体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由于免疫细胞发挥了类似“安慰剂”的作用,才不会发病。
等一松懈下来,免疫细胞也跟着放松,于是便有了各种小病小痛的“入侵”人的身体了。不过好在只是小病小痛,只需简单开一两副药便可解决,因此并不影响军队里的整体士气。
在温以恒选人返回取粮袋的第四日白天,军队里突然忙碌起来,有不少侍卫长轮流被温以恒叫进主帐里,也不知说些什么。
夜里,刚过了吃晚饭的时段,苏九冬刚刚走出军医的营帐后,便立刻注意到军营里的人似乎少了一大半。
还没等苏九冬多加思考,温以恒便把苏九冬叫到身边,也没交代什么重要的军情,只让她尽快骑上马随莫明山一起走:
“记着,一定要跟紧莫明山,届时他往哪儿跑你就策马一直跟着。等到尘埃落定了,我便会去寻你们。”
“什么尘埃落定?”苏九冬被温以恒毫无首尾的话弄得云里雾里,“难道是敌军打过来了?你让莫先生带着我先跑路?那你怎么办?我阿爹怎么办?!”
苏九冬连珠炮问并没有得到温以恒的回答,只换来他轻描淡写的四个字:“放心,无事。”
温以恒只叮嘱完苏九冬后,便把她扶上了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
温以恒一排拍那枣红马的屁股,马儿便主动往莫明山靠近,与莫明山身下的黑色马匹亲昵的碰了碰头。
“事不宜迟,快走吧。”温以恒催促二人离开,而后便头也不回的转入了主帐里。
在疾驰中策马疾奔的苏九冬回头,只看到了傍晚的霞光里温以恒高大挺拔的背影。
温以恒为苏九冬选的枣红马是母驮马,它似乎对莫明山座下的雄性马匹很亲昵,哪怕在风驰电掣的急行中也紧紧跟随在莫明山身侧,没有落下一步。
“莫先生,请问现在是什么情况?我们要去哪儿?”苏九冬问题被吹散在疾驰的风里,并没有送达莫明山的耳中。
温以恒没有交代清楚,而莫明山也一言不发,于是不明就里的苏九冬也只能默默跟随。马匹从军营里的营帐旁掠过,苏九冬惊奇的发现营帐里似乎已经没了士兵的踪迹。
等马匹飞奔出驻营外,苏九冬才终于看到,原本应该各自在营帐里休息的各兵种士兵们,正陆陆续续的在驻营外整队集合。
莫明山看到集合的队伍也没有做丝毫停留,只领着苏九冬往队伍的末尾方向疾驰。
苏九冬的小脑袋里不禁有许多疑惑:
“我说怎么自下午后军营里便安静许多,原来是都来营地外集合了…可集合岂不是等于要动身行军?阿恒只让我跟着莫先生走,难道真的是要逃?”
“可今日是返回去粮袋的千人士兵离开的第四日,他们目前尚未返回,如果现在贸然开拔大军,那岂不是置那千人士兵,与不知带回来多少数量的粮袋于不顾?”
“…不过,士兵们只是集合在一起,连营帐都没拔,似乎又不像是要离开的迹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苏九冬被温以恒一顿云山雾罩的操作弄得头昏,身下的枣红马却紧跟莫明山身下的战马,离集合的士兵队伍越来越远,而苏九冬也注意到了队伍末端,竟集结了大量略显瘦弱的马匹。
按照行军队伍的布置,骑兵与战马的部分大多数安置在队伍的中段,万万没有将稀有的战马放在队伍末尾的道理…难道是马夫们忙中出错把马匹赶错了地方?
今日有诸多疑问,现在似乎无人有时间为苏九冬解答,苏九冬只能期望等着温以恒在“一切尘埃落定”后为她解释了。
“莫先生?我们是不是走错方向了?”苏九冬拼尽全力呼喊身前距离她一个马身的莫明山:“我们的方向似乎是在远离集合的队伍!”
莫明山终于接收到了苏九冬的疑惑,头也不回的回答道:“正是要远离他们才安全。”
苏九冬不由得惊呼:“这是为何?”难道真的是敌军杀过来了,温以恒让莫明山带着她逃跑躲起来?所谓的“尘埃落定”是指等打完了仗再去找她?
莫明山在越渐深沉的天幕下,继续带领苏九冬往阿勒泰山的方向狂奔了近一个时辰,最终在一个乱石巨石渐多的小峡谷里停下。
此时天色已黑,清冷的月光是映照整个戈壁滩的光亮来源。苏九冬再回头已不见驻军的营地与集合的士兵队伍。
此时莫明山才终于有机会为苏九冬一一解惑:
“温相命臣带苏小姐连夜出营,并不是要逃跑,仅仅是暂避风头,只因今夜确实要与苏金军有一战。不过苏小姐不必担心,相信在温相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竟真的要开打了?”苏九冬对即将到来的战事略有些愤愤不平:“我们目前依旧只在阿勒泰山脉的最外端驻扎,并没有主动挑衅,苏金军怎么可以率先发难攻打我们?”
莫明山被傻傻没反应过来的苏九冬逗笑了:“苏小姐似乎忘了,我们现在所处的阿勒泰山脉,已然是苏金国境内,不再是我大胤朝的国土了。”
“如今是我胤军们潜入了别国境内,苏金军对我们率先发起进攻,也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