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0

多舌,把萧峰非他们亲子一事拿出去到处说,所以一直都没有和亲戚恢复来往。

  萧峰在乔家长到十六岁,除了夫妇、师父、玩伴,基本上就没接触过别人。

  能够得众多丐帮弟子信重、为他出生入死的萧峰如果想发挥实力,足以让所有和他流着一部分相同血液,初始好感值就颇高的表哥、表弟们喜欢他。

  只是他懒得这么做罢了,卸任丐帮帮主之位后的萧峰,是不在意他人看法,只想让自己过得快乐的萧峰。

  向来是孤家寡人的月月更不适应这种生活状态,她也不想和表姐坐在那里聊有关丈夫、孩子等的家庭琐事。

  或许这些事里真的充满了乐趣,但月月真的不喜欢。早已适应江湖的她,也不想适应这种生活。

  *

  相聚的时光向来短暂。待新年过去,萧家四口便作别周家人,离开武州,一路南下,前往朝着不老长春谷进发。@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周羲娘初习不老长春功,正是需要大量服用不老长春泉水的时候。还有比直接住到不老长春谷附近,更容易获取不老长春泉水的方式吗?

  萧家一共四口人,一个契丹人,一个汉人,两个契丹人和汉人的混血。

  经过雁门关一役,他们都已认清只要自己无法做到全身心地为辽宋两国中的一方着想,终究会再次面临相同的困境。

  世事变迁,皇族更替。现在坐在辽国皇位的,也不再是信重萧远山的皇帝与太后了。

  如今的辽国皇帝会听失踪二十多年的萧远山劝告,不对宋国发兵吗?

  如果他本身有南下攻宋,开疆扩土的想法呢?

  解除了仇恨迷障的萧远山十分清楚,当年慕容博能获知他的具体动向,必然是有契丹人透露了他的消息。

  现在的萧远山只会用最黑暗的角度思考人心,他确定将他一家的消息透露给慕容博的人是想要他死!

  为什么想要他死?

  自然是因为不满他受皇帝和太后的器重,不满他极力主张辽宋和平。

  辽宋两国承平已久,这些年双方的摩擦逐年增多。萧远山可以确信在不久的将来双方必有一战!

  大势所趋之事,他何必螳臂挡车?

  何况他家这种辽宋结合的家庭,处在和平时期都会有人施计加害,就更别说战时了。

  厌倦了这种争斗的萧远山果断选择远离这一切,准备带着妻儿前往距离不老长春谷最近的大理国居住。

  在他这里,没有什么比一家团圆更重要的事情了。

  更何况周羲娘修习不老长春功的年龄着实太晚,她的身体需要补充大量的不老长春泉水,才不至于产生副作用。

  萧远山可是听月月说过,她认识一个名叫巫行云的朋友,和她一样修习不老长春功。但巫行云却因为手中没有不老长春泉水,转而服用生血练功。这使得她每三十年就会返老还童一次,并且在返老还童期间内力尽失,在逐日恢复成原来的功力。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有失败案例在前,萧远山对待维持周羲娘身体运转的不老长春功的态度自然是慎之又慎,尽己所能的能将练功所需的所有条件做到完备。

  因为月月手中的不老长春泉水还有库存,萧家四口并不着急赶往不老长春谷,而是一路游山玩水,尽情欣赏宋国的风景。

  行至登封,信佛之人逐渐增多,路上也常有剃了光头,穿着僧衣的和尚经过。

  虽然萧远山依旧看乔三槐夫妇十分不爽,但知晓萧峰是被乔三槐夫妇收养的周羲娘,对他们却是充满感激之情的。

  不过她并没有要去探望他们的打算,想来他们对见她和萧远山也没什么兴趣,便让萧峰一人前去。

  萧峰上次离开时,已成功劝说乔三槐夫妇早已搬离他们居住几十年的院子。二老虽然舍不得,但是听了萧峰关于慕容家的种种分析,他们最终同意了搬家。

  诚然慕容博已经少林寺押在戒律院看管,但是外面还有他的妻儿、家臣,还有慕容家在外面发展的势力,若是他们迁怒无辜,找上乔三槐夫妇,做出一些难以挽回的事,萧峰事后再怎么痛彻心扉都毫无意义。

  乔三槐和乔氏哪舍得萧峰难过,便在群香斋登封城分店的掌柜接他们搬家时欣然同意。

  所以萧峰这次探望他们,去的方向并非少室山方向。

  萧家三口坐在登封城最大的酒楼的厢房吃饭时,月月饶有兴致地为周羲娘介绍少林寺的种种情况。

  说起玄慈,周羲娘竟对他还有几分印象:“我记得当时有两个和尚,他们见旁边人对我们母子三人动手,还专门拦了几次……”

  说到这里,她瞥见了萧远山阴沉的脸,默默停住了话头。

  是呀,他们虽然拦了,但拦又没拦住。

  萧远山想起那时敌人尽数被他击倒,但他的妻子儿女却无丝毫踪迹的景象,没有办法露出微笑。

  “说起来,他当时允了我四个要求,我和弟弟只提了三个,这第四个要求不知该如何是好……”月月忽然想起这件事来,顺便也将萧远山的思绪从那段过往中抽离。

  本以为萧远山定会提一个特别难实现的要求,谁知他竟然道:“第四个要求就算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12-14 2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