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
。
刘弘基道:“嗯,而且他怀中应该是放了一些东西,应该是要给你。”
在众人迷惑之际,一则来自刘弘基探子的来信打破了他们的迷惑。
“报!”
宦官走进来,在李世民他们的面前停下道:“启禀陛下,房相府中和刘博士府中皆来一人,说有紧急事情禀报。”
李世民同意后,很快的,门口进来了一个人,把一封信交给了房玄龄。
在众人的瞩目中,房玄龄打开信封。
秦朝少纸,黔首无笔墨。
房玄龄虽然从会稽运过来了很多纸,但这些对整个秦朝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即使他们已经把造纸的方法传给百姓,但是浸泡竹子的流程比较久,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竹子接二连三出来的时间也得再一个月,故而房玄龄手中的书信只是用巨大的叶片包裹起来,细小藤条拴起来的而已。
打开藤条与包括的叶片,里面是一片被裁成长方形形状的叶片。
上面用炭
细细密密地写满了文字。
房玄龄细细阅读,其他人只能在一旁焦急的等待。
终于,房玄龄看完了,李世民赶忙问道:“他和你说了什么?”
“是不是来寻求你的帮助的?”
房玄龄深深叹了一口气,道:“他是个骄傲的人。”
骄傲到没达成目标也会说自己达成的人。
李世民身体回倾,叹息道:“对,除非万不得已,要不然不会来寻求我的帮助的。”
所以……
李世民无言的看向房玄龄手中的信。
房玄龄也没有多说,直接把信递给李世民。
别看信纸很大,实际上面所写的内容不多,就写了一件事:
咸阳百姓中流传着药粉就是五石散,而这个药粉的来源他曾追溯过源头,发现这个东西的生产源头有两处,一处是城东郊的一栋老宅,一处是城西一个商户。
在这些字的另一面,刘弘基还发现了一副咸阳的地图,上面贴心的把这两处地方标注得很清晰。
李世民心情复杂:“他只说了这件事情,其他的什么事情都没说。”
听此,刘弘基对李世民说道:“臣稍后就派人去追踪这两个地方,然后……”
然后对这个人怎么办?这人确实曾经犯了大错。
终于李世民坐不住了,他起身对房玄龄道:“玄龄,你先去找政,看看书上有无关于那药粉的情报。”
《华夏通史》的情况在咸阳最上层已经属于公开的小秘密了。
即使这个秘密只有那个七八人知道而已。
房玄龄领命。
之后,李世民看向尉迟敬德,道:“敬德,你和我出宫。”
不是李世民不想带房玄龄,因为李世民知道此时此刻的侯君集应该不想见到房玄龄。
举荐侯君集的是房玄龄,最后请求赐死的那些人中,也有房玄龄。
他们的交集太复杂了。
情况紧急,李世民他们换了个妆容和服饰就带着人出了咸阳宫。
李世民他们行进的速度也是极快,不到一刻钟就来到了咸阳城门。
但很可惜,侯君集并不在咸阳城门逗留,他早就出城回去了。
顺着章那边登记的记录和探子曾查到的地址,李世民快马过去。
李世民骑在马上,在灌木的掩盖下看向面前的村庄。
熟悉的道路,熟悉的村庄。
李世民终于知道为何侯君集这辈子的身世看着熟悉了,原来他曾经和他接触过。
他登基没多久,他曾经来过这个村庄,在退伍兵的口中,他听到过那人的消息,还给那人放下过一个碎银子。
李世民想,真好,那人困难时自己也曾帮助过他,而不是让他独自一人撑着。
在李世民看着那条道路的时候,一个高大的人影突然从那个道的拐角处走了出来。
高大,沉默,面容苍白,浑身散发着颓丧的气息,很熟悉,和之前见到的一样。
李世民看着顺着道,越走离他越近的高大汉子想:他今日……是要直接与君集见面了吗?
李世民面前的侯君集可没有李世民那么多纠结。
清风阵阵,但吹不掉挂在天上的大太阳,经过来回这么一阵折腾,早已中午,天气炎热,热到把侯君集苍白的脸晒得发红。
侯君集埋头赶路,脚步飞快
“嘭!”
侯君集的步伐止步于他踢到的一颗石头。
不是因为被石头隔住了脚,也不是因为石头撞击到了前面的树木,而是因为树木背后藏着的人。
侯君集身体僵硬,看着前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