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r />   李世民的一生足够精彩,李世民看到了天策上将时的威武不凡,秦王时期的快乐,也看到玄武门之变他和诸臣子的窘迫,看到尉迟敬德的奋勇,看到他们迎来胜利的曙光。

  登基,看到大唐无限危机,他们努力,终成初步治世。

  李世民看到这里眼底满是温暖。

  但秦始皇却又不一样的感觉,因为就是登基后的这些让秦始皇觉得不对劲,因为那些举措,多像他家秦二世超前做出来的举措,一个人有那么聪明吗?聪明到能超前千年想出那些东西?

  但李世民不知道秦始皇所想,他只知道书中的自己,治世还未成,便接二连三的迎来了臣子、妻子的离世,以及最后他自己的离世。

  李世民似有遗憾,但让李世民欣慰的是他,他死后登基的小儿子如他所期待的那般一直表现极好。

  治儿是个能守成之君。

  他看到李治尊他所立的两个辅政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恭已以听,让百姓生活富足,有贞观遗风。之后的灭西突厥让唐版图达到最大时,李世民更是欣慰不已。「1」

  他的爱子,终不负他所期……

  “嗯?”像是看到了什么脏东西,李世民蹙眉。

  为什么玄龄第二子房遗爱,柴绍之子柴令武,他的巴陵、高阳、恪儿、愔儿……

  “全死了……”谋逆而死。

  李世民脑袋空白,继续往下看,然后……更是如遭雷击。

  秦始皇看到李世民这一系列表现,挑眉道:嗯?”

  李世民缓慢转头,僵硬地看向秦始皇,久久没有言语。

  他嘴巴微张,想说什么。

  半晌,他终于说道:“大唐第三个皇帝,看得朕眼睛有点不舒服。”

  为何他能看到李治的朝堂上有废王立武,迁都洛阳,独断专行,拒谏饰非,忠良胁肩,奸佞得志,大兴土木、劳役繁重等字眼……「1」

  这还是他寄予厚望的幼子吗?

  第47章 被持续“扎心”的二凤一起奔赴新盛世……

  听到李世民对于唐三世的感叹,秦始皇:“你没看错,‘前贤而后愚废’,就是历史用来形容这位唐太宗幼子的。”他可是看过后面的人,“后来的他,让贞观遗风终化成飞沫,天下莫不失望。”

  秦始皇的话就如同刀剑一样强有力地插入李世民的心口。

  李世民终于知道他家老父亲知道秦二世的昏庸时内心是什么感觉了,原来是这种心痛。

  儿子为太子时私通他的后宫,他虽愤怒但还可以忍受。他愤怒的是对方登基后废贤惠的王皇后,甚至逼迫无忌自杀。

  难道就因为他临终前交接给长孙无忌的就是他的李治与王氏?

  李世民:“元老臣子饱受株连,辅政大臣尽皆枉死,皇帝居庙堂之高,受万人追捧,他行这种打压肱骨大臣的蠢事,那谁人能对他推心置腹,谁人能对他言明国之真相?”

  秦始皇露出看好戏的笑容:“你接着往下看看就知道了。”

  李世民:“……”

  呜,扎心的事实。

  接下去的一切李世民都是怀抱这一种沉重的心情去看的,事情确实如他所想的那般糟糕。

  后宫干政,二圣临朝。

  当然,这些在李世民看来都没什么,毕竟都是他李唐的,但让他尤其破防的是……

  治儿驾崩,皇太后临朝称制,宗室叛乱,宗室大臣被清洗了一遍又一遍,“武周代唐。”

  李世民在心中细细咀嚼着这句话。

  代唐?他们初唐君臣辛苦打下来的大唐就这么拱手让人了吗……

  微风从窗台缝隙吹进房间,拂动轻纱。

  室内安静至极。

  许久,李世民终于把书本合上,看着秦始皇。

  秦始皇被李世民看得莫名其妙,疑惑道:“嗯?”

  李世民仰头,看着被微风吹动的轻纱,缓缓道:“我就是没想到初唐君臣从血汗中所建立起来的大唐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只得到一个拱手让人的结果。”

  而现在,他甚至不敢看,这是不是大唐的结局。大唐可以出女皇,只要这人有本事成皇,李世民就会喜欢,但……他想要的是姓李的皇帝,而不是姓武的皇帝,只想要这国家名为“唐”,而不是“周”。

  在那武姓人的手下大唐会怎么样?李世民想。

  收拾好心情,李世民继续往下看,秦始皇见此,想到唐太宗死后的那段历史,直接道:“这段历史其实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也不算糟透透顶。”

  李世民:“嗯?开元?”

  秦始皇脸上露出揶揄的神色,道:“对,开元。”他面上露出一种很奇怪的神色,道,“那是一个很可惜的时代。”

  老父亲都这么说了,李世民自然得看看。这一看可不得了!李世民的嘴角真是控制不住地上翘啊

  唐室复辟,这片大地的统治者再次变成了李唐。

  武周的统治并非完美无缺,任用酷吏,罗织罪状,严刑逼供以致大臣宗室凋零。

&ems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