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也渐渐平息了。

  这间大教授明明容纳了上百人,此时却针落可闻。

  第46章 四十六

  骆清逸走上讲台的那一瞬间,四周围的门窗自动关上,整个教室只剩下投影屏发出的微弱光芒。

  在坐的30个学生都已经调出了自己的智能机屏幕,与教学屏幕相互连接,而外来听课的人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只能凑合着看较远的大屏幕。

  然而哪怕是隔着一定的距离,当屏幕的物品被放大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也不知道这白色的笔筒的用什么材质雕刻而成,整体瓷白而透露出点点黄色,极富年代感,上面杂树成荫,浅浅的线条勾勒出湍急的河水,河边农人或停舟小憩,或在树下相聚逗趣,整体呈现了一副古人悠闲的林间生活。

  头上树叶刻度深浅不一,竟连枝叶末节都栩栩如生,小小的笔筒上人们坐姿各异,却不磕绊,走刀软而流畅,人物身体比例协调,就算对古文物一点都不了解,也能被上面的雕工攫取视线。

  无论是谁,都不能否认,它太美,太生动了。

  “清·渔家乐图笔筒,造型坚实稳健,构图严谨洗练,带着苏州、嘉定竹刻风格,是当时雕刻工艺顶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注1】——至少它入了乾隆帝的眼,得了天子的赞赏,我们这次课题的主题便是‘象牙雕’。”话音一落,课件上的展示品开始千变万化。

  有雕刻成一条蛇不像蛇的船,大约有三层,底层划船的人占了整整一个船舱,透过他们密集的身影,还能看见船舱里来往的人群,船头站着三四个看风景的人,或是执手而立或是指着远方,二层是三两相聚的人群,明明无声无息,却让人忍不住脑补他们的行动的流畅,隐隐的还能听见他们的谈论声——大概就像刚刚上课前那样?【注2】

  有通体披羽、头部微偏,双目炯炯有神的鹌鹑,整只鹌鹑做匍匐状,羽毛染了颜色,肉眼看上去成暗棕色,只在羽干处留了白,整体丰腴而精神,小小的喙部竟生动有力,放大之后能将喙部、眼圈附近的小绒毛看得一清二楚。【注3】

  还有或大或小,雕刻简单的、复杂的,但是无论是哪一张图,从整体至细节,都完美得让人无可挑剔。

  交流团的成员当时就惊呼了一声,用与联邦通用语有所差别的口音赞叹着这神奇的东西。

  “太美丽了,太让人震惊了。”听得多了,就大概能分辨出他们的意思了。

  “从古流传至今的雕刻非常多,从木雕至贝雕,均需要我们耐心对待,象牙雕也算是骨雕的一种,只是因为材料稀少所以复制困难,你们的毕业课题便是‘象牙雕’,整整一年的时间可以去确定自己的小方向,除此之外,还有个附加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了那个盒子。

  “这是什么!”

  “是象牙?”

  “他们从哪儿来的象牙?”

  “为了让学生完成作业,华夏人那么疯狂吗?”交流团所在的区域瞬间传出议论声,连带着不知内情来旁听的其他人都觉得心惊胆战。

  骆清逸撩起眼皮:“我认为,旁听别人的课,安静是最起码的尊重。”

  交流团里有人站了起来:“可是阁下,用大象的牙齿来做雕刻品实在是太残忍了,我记得联邦很早就已经制定了珍稀动物保护法。”因为不允许人们肆意杀害动物,所以人们会等到人工饲养的动物死去之后再收集他们的皮毛等东西制成奢侈品,一开始商家们对这种做法怨声载道,因为等一只动物死去太难了,整个联邦又有多少颗星球,有多少人喜欢着这些东西呢,这一股脑的禁止,损失了他们多少商机?

  可是随着这些奢侈品日益减少,“物以稀为贵”开始产生效用,因为少,所以精,因为少见,所以多的是有钱人愿意为此买单,渐渐的,大家就适应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毕竟自从这个保护法生效之后,相关奢侈品的价格这么多年来不仅不降反而一直在攀升,现在这种东西基本上就绑定了上流社会,成为高层人员才能接触的顶级奢侈品。

  多少人以自己能拥有一件毛皮、骨牙制品而骄傲,它已经成为权利和金钱的象征了。

  与之共同深入人心的,大概就是联邦几近苛刻的珍稀动物保护法了。

  “我们记得大部分珍稀动物死去后,被用来加工的东西都登记在册,防止野心商家猎杀野生动物之后冒充自然死亡动物的皮毛来收买,而我刚刚查到,动物毛皮管理所并没有将一大批象牙售卖出去,事实上,联邦应该有两年没有象牙交易了。”

  骆清逸淡淡地“哦”了一声,又调了一页课件。

  那位站起来的人火冒三丈:“阁下!”

  骆清逸还是没有理他,继续说:“我们来看一下有关象牙的雕刻风格,清乾隆期间,最为流行的是广州以及苏州的雕刻,其中……”

  从一开始的简洁到后面的复杂,渐渐出现了镂空雕刻等等,不提被无视得彻底的交流团,来华夏换防的兵哥们都忍不住脱口而出:“好美!”

  骆清逸这才露出笑意:“是的,很美,只可惜能复制的不多,你们到故宫去看的话,只能看到仿品,其实还有很多没能被放出来的被保存在了仓库那边。”

  有旁听的人举起了手:“为什么?”

  “哪怕是象牙,也有‘寿命’,而对于这些雕刻品来说,任一地方的损毁,对于这个艺术品来说都是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几百年前,故宫便将大量的雕刻品移进了地下仓库,每日只拿出几件珍品来展示,”他顿了顿,又说道,“但是到时候故宫生日,你们便能看到原件了。”

  故宫1000岁生日那年,大部分展品移入地下仓库之后,只有1500年生日那天全部出现过一次,这一代的华夏人至今也没见过所有真品摆在展览馆里的样子,提起这件事,哪怕是骆清逸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