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

办职业技术学校的事情。

  “云景先生, 我之前去打听了买地盖学校的价格和流程, 依我之见, 最好能跟人合办,尤其是你说的,要办一个教授女子医术的学校, 那最好能找医学界的人士当校长……”

  郑老板说了许多自己的想法,桑景云深以为然。

  办学校没那么简单,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学校办成后,更是需要有人管理。

  她和郑老板都没有经验,也就需要找人合作。

  谭峥泓这时开口:“桑小姐,我认识康安医院的冯胡林冯院长,我们可以问问他,请他推荐合适的人。”

  去年《双面魔君》连载期间,谭峥泓在一个宴会上认识了冯院长。

  他跟冯院长聊得不错,但后续没有什么接触,现在敢这么说,是因为他爹跟冯院长关系不错。

  冯院长想要研究血吸虫,但设备不够,就拜托他爹从国外购买了一批设备,一来二去,他们就越来越熟了。

  “好。”桑景云应下。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他们三人吃完离开包厢的时候,谭峥泓竟然看到了冯胡林。

  “冯院长!”谭峥泓一脸惊喜。

  冯胡林瞧见谭峥泓,也笑起来:“小谭,好久不见!”

  冯胡林的医院,原本是有一些研究设备的,但不多,不足以支撑他们研究血吸虫和青霉素。

  因此,冯胡林走谭大盛的关系,从国外购买了很多设备。

  而他今天会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约了几个跟他一样的西医,商量编写《基层医生手册》的事情,顺便讨论《梦游莫斯科》这本书。

  他们的家境都很富裕,对《梦游莫斯科》这本书里写到的未来兴趣不大,但书里那些跟医学相关的内容,他们很感兴趣。

  这本书写到第十年的时候,就出现了可以杀死细菌的药物。

  人们动手术之后,再不用担心会因为感染而生病。

  书里很多以前是绝症的病,到三十年后都能治愈,人均寿命甚至达到了八十多岁。

  人均寿命八十岁!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现在中国的人均寿命只有四十岁,而且很多年幼去世的孩子,都不曾算在内。

  他们这些养尊处优的人还好,去农村走走就会发现,那些四十多岁的人都已经没有牙齿,非常苍老,死了都被认为是寿终正寝。

  那些长寿的,都是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的。

  冯胡林自从看了这本书,就心潮澎湃,一心想要发展国内的医术,培养更多的人才出来。

  也因此,他对谭峥泓非常热情,谭家有钱,他不管是做研究还是从国外挖人都需要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求上谭家。

  谭峥泓这时,却是直奔主题:“冯院长,能见到你太好了,我正好有事找你。”

  “有何事?”冯胡林问。

  谭峥泓道:“冯院长,我们想办一所教授女子简单医术和接生之法的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希望你能指点一下!”

  冯胡林眼睛一亮:“你想办教授女子医术的女子学校?好主意!我们找个地方坐下谈一谈?”

  冯胡林他们之前聊过,想要编写《基层医生手册》。

  但这本书,说白了是基层医生的教材,他们将之编写出来以后,若是没有人照着这书学,那这书就白编了。

  为此,冯胡林想要办一个学校,教授此书。

  但办学校没那么容易,首先,钱就是个大问题。

  他原本是不缺钱的,但他现在手上有两个项目!

  为了研究血吸虫和青霉素,他的存款已经耗光,医院未来的盈利也要搭进去。

  现在有别人要办学校,他求之不得。

  至于谭峥泓要办的是女子学校……这点他并不在意。

  《梦游莫斯科》里,培养的赤脚医生,就有很多是女性,因为女医生还能帮忙接生,起到的作用更大。

  冯院长定的包厢比较大,他直接招呼谭峥泓三人进去,又让酒楼撤下碗碟,上了茶水点心,然后一起聊天。

  “小谭,你是看了《梦游莫斯科》,才有这么个念头的吧?”冯胡林问谭峥泓。

  谭峥泓笑道:“其实要建学校的不是我。”

  他说完,就看向桑景云。

  桑景云朝着冯胡林笑了笑,大方开口:“冯院长你好,我叫桑景云。是这样的,我现在有了一些钱,就想捐钱盖一所学校,教授女子技术,好让女子能养活自己。原本我倒也没想教医术,但这些天看了《梦游莫斯科》,便希望这所学校,可以教女子医术和接生,培养一些女医生出来,现如今,女子看病着实不易。”

  之前,桑景云曾在《上海日报》上看到那么一个故事。

  有个女子在洋人的医院,找洋人医生做了一台阑尾切除手术。

  术后她恢复得不错,但归家后,她丈夫对她的身体被男人看了一事极为不满,竟然给她写了休书。

  幸好这女子娘家给力,不然她说不定会被逼到活不下去。

  冯胡林也深知这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