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
她。
她一直觉得学习非常枯燥,因此在学校里上了几年学,学会认字之后,就不再去学校。
但这一刻,她突然有点后悔。
不过金月季也说了,任何时候去学习都不晚。
而且他们学习的,也不一定就得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是别的知识。
书里的金月季学的,就是制作丝绸的方法。
这个晚上,年轻的女工没有跟家人聊天,也没有睡觉,她一直在读这本书。
早上,阳光从天空洒落。
浓烈的阳光被城市里的浓雾遮挡,没办法照耀在普通人身上,但还是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光明。
年轻的女工看着亮起来的世界,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一个夜晚,就这么过去了?
那么长的一篇小说,她就这么看完了?
沉默了一会儿,她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她该去工作了!
她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总觉得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毁掉了她的人生。
但在看完这部小说之后,她的想法却变了。
能养活自己真的很好!
她会好好工作,她还想学点东西。
当她有了目标,人生便也不再无聊。
购买了《真假千金》来看的,不止这个年轻女工。
很多去书店买书的人,都听说了这本来自东方的爱情小说。
那些知道中国的人,得知这书来自中国,都很感兴趣,想要看一看。
那些不知道中国的人,因为这是一本来自其他国家的书,也想看一看。
毕竟,按照大众朴素的观念,若不是数一数二的好书,是不可能被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在外国出售的。
也是这个时候,谭家的管事找到了洪永祥。
谭大盛自己当过劳工,他对劳工很同情,因此安排了谭家的船给远在欧洲的中国劳工送去一些物资。
这些物资若是交给英国人,让他们帮忙送去战场,即便指明了是给中国劳工的,怕也没多少东西能落到劳工手上。
所以谭大盛让这个管事,直接将物资送到洪永祥这些志愿者手上。
东西不多,主要是药材,还有猪油、糖和一些豆类。
糖在战争年代,是战略物资,毕竟受伤的人需要补充糖分和盐分。
至于为什么没有带盐,现在英国的食盐非常便宜,不需要千里迢迢送过来。
洪永祥的位置很好打听,要过去也不难。
按照合约,中国劳工是不用上前线的,只需要做后勤工作。
虽然有一部分劳工因为种种原因,上了战场,但跟洪永祥一起来欧洲的劳工并没有上战场。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过得比别的劳工更好,起到的作用还更大。
有洪永祥等人的管理,他们纪律严明,干活速度快,受到了合作的英国军队的一致好评。
今日,洪永祥正在分配物资,突然听说有中国商人来找他
他连忙出去,就看到了谭家的管事。
“洪先生!”管事笑着叫了一声。
洪永祥不认识这个管事。
但这个管事身后,有好几车物资!
他看这个管事的眼神,跟看亲人一样亲,然后激动地上前,抱住了那个管事:“兄弟,好兄弟!”
他们带来的物资已经用得差不多,现在什么都缺!
有中国人给他们送物资,还能鼓舞那些身处异国他乡的劳工,让劳工们知道,他们的国家并未放弃他们,一直是他们的后盾。
这些劳工以前过得不怎么样,只要对他们稍稍好一点,他们就愿意为之卖命。
这天晚上,劳工们吃上了用猪油炒的菜。
“这地方的菜,没有咱们那儿的菜好吃。”
“这里的猪肉也有一股味儿,不好吃。”
“肉的话,只要有的吃就行,我不挑。”
……
他们一般分不到肉,现在就连洋人士兵,都要隔上许久才能吃一回肉。
不过洋人吃肉的时候,他们能分到一些内脏,今天的炒菜里,就放了一些他们腌制保存起来的内脏。
他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聊起祖国的时候,很多人都落下泪来。
洪永祥很想知道家人的情况,但管事是从南洋过来的,对上海的情况不太了解。
他只能跟管事聊国内的大事。
聊着聊着,管事突然提到,说他这次来欧洲,带来了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中国小说。
洪永祥听到这话一愣,然后问:“你带来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