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
这个小小的山洞。
大夫在山洞门口守着,以防万一。
顾悯带着几个大马金刀的汉子从外走进来,摘掉头上的头盔,“摄政王安,告诉你个好消息。”
苏季徵眼皮都没掀了一下,继续打坐冥想。
顾悯不以为意,他自顾自说下去:“你的好儿子苏景同就要来西南了。”
“小王做个好人吧,把他抓来让你们父子团聚如何?”
苏季徵懒得理他,吹牛也不怕把天吹破了。
他但凡有点本事,也该打出去了,而不是龟缩在山里消耗为数不多的粮草,逼到弹尽粮绝才不得不露面。
某座山上,一朵银白色的莲花在风中摇曳,光下能看到银白花瓣上流淌的五光十色。莲花周围笼罩着一层朦胧的光晕,在晨雾中越发模糊看不清。
第56章 现实-揭穿 少年笑起来,“军师,你回……
大军开路, 浩浩荡荡前往西南。
五行莲的位置在西南大山腹地,山路同样遥远,摘下不易保存, 需要苏景同前去山中。
路上, 顾朔和苏景同同乘。
“你怎么看?”顾朔问。
苏景同取了支笔,在马车上的桌上铺开西南大山的地图, 标记出五行莲的地点,“顾悯大费周章把我们引来,定有埋伏。”
“你觉得他手里有多少兵马?”顾朔问。
“不多, 西南王原本手里有十五万兵马, 在四大边疆王里兵马最多, 但是我们北上造反时, 带走了十四万, 只留了一万守城, 现在顾悯手中应该就是这一万兵马。但除此之外,西南王造反一路势如破竹, 这段时间应当能吸引到百姓投军, 这部分数量我不清楚, 毕竟西南王也在提防我。”
“从你登基的消息传回西南, 他们开始躲进山中, 到现在一共是……”苏景同算了个数字,写在旁边,“他至少还要预留十天左右的军粮, 来应对我们。”
“西南的粮食产量是……”苏景同写数字, “这些年为了造反,西南王也囤积了不少,我预计是……”
苏景同慢慢计算顾悯手中的军粮数量, 考虑到进山后存在省吃俭用、在山中打猎采摘摸鱼增加补给,苏景同最后道:“大概有两万三千人左右。”
“战马不多,西南这边养马水平不高,马品种也不好,西南地多山,山路崎岖,骑兵在西南用处不大。西南王北上时,带走了所有骑兵,一人一匹马,西南王府最多还有五百左右的战马。”
“战车基本没有,西南这边不用战车。”
苏景同一样一样地算下去。
“如果我是顾悯,我会在左右这两条路各埋伏两千人,然后把人赶到西路去,这里是一线天,好绞杀。”
“但我不理解的是,”苏景同顿了顿:“我们这次带了五万人,他是从何而来的底气,认为埋伏我们能成功?难道不是我们反杀吗?”
顾朔问:“从其他地方借兵?”
顾悯想从东南借兵的话,成功的可能不大。
苏季徵执政时期,东南百姓活不下去造反,苏季徵和东南百姓谈判,暂时化解了矛盾,但相应的苏季徵调了中央军去东南驻守,把东南军调到东北驻守,东北军调去津门。中央军家眷都在京城,两年轮换回京,前途大好,不会搅和东南西南的局势。
或许是从南面的哪个小国家借兵?
苏景同算来算去,多罗国来帮忙的可能性最大。多罗国国土和西南十万大山紧紧接壤,虽然面积不大,人口少,但它熟门熟路,了解山群,它来援助顾悯的话,可以从山群另一面过来,不惊动其他州府的驻军。
多罗国的粮食不丰、物资紧张,如果顾悯许诺了重金、粮食种子、军备武器请多罗国出手,事成得到顾悯许诺的物资,对多罗国是条出路,若是失败,可以躲回十万大山后面,顾朔不会花大力气穿过十万大山去找他们麻烦。
苏景同琢磨多罗国的兵马情况,“最多借他三万。”
那就刚好比顾朔他们多一点。
“调四万东南的中央军过来吧。”顾朔一锤定音,九万人军队,如果再栽在顾悯手中,那真是天佑顾悯。
夜里,苏景同辗转反侧。
“睡不着?”顾朔问。
“你说,”苏景同迟疑:“顾悯用来当诱饵的五行莲是真的吗?”苏景同派镇西侯等人去找,在西南没听到五行莲的传说,但是在东南地带找到了五行莲相关的童谣,现在是剿灭顾悯的关头,却又在顾悯藏身之处附近看到了五行莲。
若是真的,巧合得未免过分了。
“不管是真是假,”顾朔道:“先拿到手再说。”
自来到西南后,苏景同便和顾朔寸步不离,将士们对苏景同的态度依然是看他一万个不爽。
这次从京城带来的三个将军。
一个是姜时修曾经的老部下孙新。孙新当年顶不服气姜时修这个黄毛小子,非要和姜时修唱反调,姜时修说能打下来,孙新便说不能,两人常常打赌,谁输了给对方洗三个月衣裳。赌到最后,孙新得给姜时修洗六年衣裳,于是大家吃庆功宴,孙新苦哈哈地用木槌敲打衣裳。姜时修就提着一壶小酒美滋滋坐孙新旁边监工——姜时修不喝酒,但能让孙新闻味,姜时修贱嗖嗖问:“孙将军,还赌吗?”
一个是姜时修提拔的小孩周乾。周乾能打,听话,他是莽汉,听